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权威发布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 正文
索引号 pingyihjbhj/2022-0000059 发布机构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平邑县分局
公开目录 文字解读 发布日期 2022-09-26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关于《临沂市平邑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文件的解读
相关文件 平邑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沂市平邑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        
关于《临沂市平邑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文件的解读

一、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已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制定了《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2020年,省生态环境厅修订印发了《山东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山东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和《山东省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鲁环发[2020] 16号)等文件,在省级层面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遴选工作。

二、起草过程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深化提升平邑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要求,立足实际,适时提出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组织编制《临沂市平邑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纲领性文件,通过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六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全县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态屏障。

2022年6月,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平邑县分局启动了该规划编制工作。组织有关单位开展调研,确定了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主要框架。2022年9月21日,省生态环境厅组织专家召开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评审会,专家一致同意《规划》规划通过评审。评审后,编制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报请县政府发布实施。

三、基本框架

《规划》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规划总则、任务与措施、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保障措施。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聚焦“山清水秀幸福和谐”市域副中心城市、鲁南经济圈产业发展示范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聚集区的目标定位,紧紧围绕完善生态制度体系、构建生态安全体系、优化生态空间体系、发展生态经济体系、打造生态生活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等重点任务,通过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强化生态空间管控、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生态特色文化品牌等方式,把平邑县建设成为县生态空间格局更加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资源能源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生态文化繁荣发展、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关系更为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四、主要内容

(一)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结合区域特征,从生态文明机制、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梳理平邑县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工作基础、存在问题和机遇挑战。

一是通过实行严格评价督导制度、认真落实环境保护督查制度、全面推进河湖长制,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平邑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轴,以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为动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建设。

二是生态环境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平邑县于2016年成功被国务院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9年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环蒙山片区生态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将平邑县卞桥镇、保太镇、蒙山旅游度假区柏林镇列入环蒙山片区,全县总体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改善

三是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节能环保产业稳步起势、能源保障更加有力、生态农业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文旅经济不断壮大,使平邑县的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四是生态生活持续改善。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城区腾空改造、城市更新、棚改项目稳步推进,中心城区品质大幅提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26%,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县城复审,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顺利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省级验收,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提高到75%。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振兴多点突破。高标准创建省、市、县美丽乡村示范村186个,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被确定为全省唯一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试验区。

五是生态文化逐渐形成。把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列入党校培训教学重要内容,组织开展环保干部专题培训班次,全县副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人数比例达到100%。开展生态文明宣传,不断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

(二)规划总则。明确了平邑县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山清水秀幸福和谐”市域副中心城市、鲁南经济圈产业发展示范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聚集区的区域发展定位,深入推进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体系建设,构建全县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态屏障,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2、基本原则。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人为本,统筹推进;区域协作,系统治理;深化改革,管理创新;创新驱动,协同联动的基本原则,做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

3、规划范围及年限。本规划范围覆盖平邑县全境,包括1个街道(平邑街道)、13个乡镇(仲村镇、武台镇、保太镇、柏林镇、卞桥镇、地方镇、铜石镇、温水镇、流峪镇、郑城镇、白彦镇、临涧镇、丰阳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平邑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规划基准年为2021年,规划期限为2022-2030年。

(三)规划任务与措施。《规划》共涉及六大体系27项具体内容。

一是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强化制度保障。具体包含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完善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共5项基本工作。

二是构建生态安全体系,改善环境质量。具体包含加快碳达峰进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强化三水统筹,提升水生态环境功能;深化协同控制,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快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强噪声防治,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共8项重点任务。

三是优化生态空间体系,强化空间管控。具体包含严格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监管、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共3项基本措施。

四是发展生态经济体系,壮大绿色产业。具体包括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深化能源结构调整、实施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实现资源节约化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生态产业化实现路径共7项行业重点工作。

五是打造生态生活体系,增进民生福祉。具体包括加强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打造绿色城镇、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共4项绿色民生工作。

六是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从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健全生态教育体系、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共3个方面增强生态文化。

(四)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任务,结合平邑县县情,从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六个方面共规划22个重点项目,规划总投资64.01亿元。规划的实施将使得平邑县的生态状况得到持续有效的保护和改善,环境和发展得到有效的协调,环境污染得到有力削减和控制,景观生态格局安全、稳定,环境宜居、友好,城市生态功能更加健康,工业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资源节约型产业逐步形成,生态农业基地长足发展,生态旅游业渐成规模,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主流,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五)保障措施。

一是成立规划实施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平邑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检查指导,对本规划的重点工程进行统筹监督、协调沟通。各镇(街)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计划,分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程和任务的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和管理落实。

二是完善规划的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县委、县政府加强对规划年度目标执行情况的督促和检查,进行生态创建工作总结,对完成责任指标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

三是加强资金统筹。将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发挥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和引导作用,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鼓励社会资金转向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建立有效的资金使用和监管制度,对资金使用全过程加强监督,严格执行投资问效、追踪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四是深化科技创新。加强环境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科技队伍建设。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熟练、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适应环境形势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环境保护人才队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引进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废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产业等方面的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强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估、生态安全阈值、水环境容量动态预测等基础理论研究,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加大对科技人才的薪资待遇。

五是推动全民参与。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平台强化宣传工作,调动民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自觉履行生态环保义务,开展绿色生活,积极监督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3 Pingyi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平邑县委 平邑县人民政府  承办:平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9-4211087  举报邮箱:pyzwgk@ly.shandong.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713260031  鲁ICP备05027550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6023713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