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平邑县医保局围效率医保、责任医保、红色医保、阳光医保“四个医保”建设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大力提升医疗保障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医颗红心 医心为民”品牌。
一、政务服务+医保便民服务。
一是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优化升级掌办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创新智慧服务模式,利用“平邑县医疗保障局”政务微信公众号、“爱山东”APP等平台,提供39项线上服务,实现医保公共服务事项全事项、全流程“网上办”“掌上办”;进一步精减窗口经办服务事项,推行“一次告知、一表受理、一次办好”,实现“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办理”“一单制结算”。二是完善公开制度,规范公开流程。以实现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为目标,细化政务公开主体、内容、程序等内容,将政务公开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严格网站信息发布审核和保密机制,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强化信息更新时效,避免出现网站栏目内容长期不更新、更新不及时等现象。三是拓宽公开渠道,丰富公开内容。通过政务公开网站、政务公开公示栏、发放宣传手册、开展现场咨询等形式,丰富政务公开渠道,增强政务公开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将政务公开与医保中心工作相结合,积极开展医保政策宣传、打击欺诈骗保宣传等活动,有效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不断扩大各项政策及工作的知晓面。

二、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担当作为
一是从群众角度出发,全流程体验摸排群众办理业务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做好问题,由分管领导牵头业务科室进行业务流程优化,逐一销号。建立首问负责、吐槽找茬等九项制度,做到服务群众有章有制,群众吐槽、投诉渠道畅通。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实现转诊备案、个账一次性处理等24项业务即时办结,占比达58.5%,群众办事“零等待”。改变“等、靠、要”工作习惯,主动作为,凡是依托部门间大数据可获得的信息一律不向群众索要,凡是可由医疗机构提供的材料一律不向群众索要。实现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等事项群众“零材料”办业务。二是全面梳理医保经办服务事项清单,做到“应放尽放、能放必放”。下沉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医疗救助经办业务事项36项,占比达87.8%。打造“10分钟”医保服务圈,服务群众“零距离”。全方位改善群众体验,大力推行“网办”、“掌办”、“电话办”、“微信办”等线上服务,让“线上”医保服务“畅通无阻”,实现群众“零跑腿”办业务。目前,可网办事项39个,占比达95.1%。三是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高效服务。在经办窗口设立党员先锋岗,为办事群众提供咨询、帮办、代办等志愿服务,为老、弱、病、残、孕及军人提供优先办理服务。通过 “党员先锋岗”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作用,起到了“亮出一个岗、带动一大片”的成效,增强了经办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看齐意识、争先意识,提升了窗口的服务层次和服务效能。在镇村两级建立医保党员志愿服务队,将辖区内特殊群体、两病患者统计在册,定期进行上门走访,免费进行查体、测量血压服务,并提供送药上门、代办转诊备案等服务,切实为群众提供有温度的服务。今年以来,共为89户因病致贫家庭支付医疗救助金541566.68元。起到“亮出一个岗、带动一大片”的成效,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提供坚强保障。在医保政策宣传方面,党员服务队积极开展“四进”活动,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向广大群众开展医保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医保政策的知晓度,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职工都能享受到待遇。

平邑县医疗保障局通过把医保业务搬到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让每一项业务经办都有监督、有追责。形成经办流程清晰、监管有制有序、责任压实到人的医保经办服务工作闭环,打造“更快、更准”的独具平邑特色的医保经办服务特色品牌。一是通过配强工作队伍,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体系,实现镇街医保经办机构的全覆盖,标志着我县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翻开崭新篇章,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评价,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二是通过大力推行“掌上办、网上办”,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打造了事项最简、流程最优、成本最低、服务一流的服务模式。三是通过建立“医颗红心”党员志愿服务队,大力推行帮办代办,主动服务老年人等特殊群众,把群众“找上门办事”变为工作人员“送上门服务”,开展转诊备案、政策宣传、慢性病认定等便民服务,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本领,成为敢啃硬骨头、能打攻坚战的坚强队伍,树立起创先争优、示范带动的鲜明旗帜。开展帮办代办活动以来,服务大厅日均人流量从500人降到200人左右,异地就医备案到窗口办理率从每日50人下降到每日不足10人 。今年上半年,异地就医备案累计7139人次,无一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