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pingyicgzfj/2021-0000056 | 发布机构 | 平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1-11-18 |
文号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标题 | 对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33号“关于夯实推进执法力量下沉街道的建议”的答复 |
|
张维喜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关于夯实推进执法力量下沉街道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管理体制、人员编制方面。 派驻平邑(街道)中队实行双重管理体制,日常工作以及队伍管理以平邑街道为主,办公场所和执法车辆由街道负责,人员的教育、岗位交流、业务指导由平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关于人事任免和调整征求平邑街道意见,派驻人员党员关系转移到平邑街道。目前,平邑(街道)中队已和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完全融合,业务开展顺利。平邑(街道)中队编制数31名,在县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内设中队中仅次于城区中队,在现有人员少的情况下,派驻平邑(街道)中队13人,下一步在新招录人员中,继续补充派驻中队人员。派驻中队的运行严格按县委办公室、县府办公室关于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文件精神执行。 二、以党建为引领,建立城市管理长效管控模式。 依据城市管理辖区结合党建引领城市治理片区划分,将城区中队、派驻平邑街道执法中队执法人员下沉到4大片区内的各小网格,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巡查、错时值守、夜间执法工作机制,建立全时段管控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卡点。在主要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聚集点(如医院门前、学校门口、公园周边等)设置执法岗定点执法,避免集中连片占道经营和流动商摊游击经营行为。 二是巡线。执法、巡查人员按主要干道、次干道主要路段加大巡查执法工作力度频次,逐一排查规范城市管理违规行为,对现场不能解决的违规行为拍照、拍摄视频上传执法办案中心,统一立案查处。 三是保面。执法管理人员随车巡查整治片区内的市容市貌,管控面上的城市管理秩序。在莲花山广场、老大润民广场设立巡查集结点,便于巡查人员接受群众投诉举报,处置城市管理突发事件。 三、面上畅通上下渠道,实现城市管理运行全域联动。 一是执法人员下沉片区网格,直面问题诉求,将城区划分为4个片区、27个城市社区和56个基础网格,群众自治,将城市管理力量、执法保障力量和城市服务力量向街巷、小区、社区(村居)末梢延伸,累计下派城市管理人员210名、卫生督导员40名、环卫保洁员500余名。 二是打造链条闭环流程,畅通联动渠道。细化“呼叫”“响应”事项清单,规范受理、派发、督办、评价“全链条”工作流程,以最快速的“响应”、最精细的措施,解决城市管理问题。 四、重心下移+群众自治推进城市管理品质提升 (一)实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治理。平邑县平邑街道根据县委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精心编织街道、工作区、社区(村居)基础网格,在城区设置东北、东南、西北、西南4大片区网格,拖清4大片区网格内各社区、村居底数,根据实际科学划定小网格56个,城市社区20个。平邑街道将城市管理列入核心工作内容,综合执法办公室配备城市管理人员70余人,执法车辆20余量,大力推行“三长一会”城市治理模式,打造了“党建引领、重心下移,政府主导、网格管理,群众自治、共建共享、常态长效”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常态化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治理。 (三)城市治理提速城市环境提升。通过执法管理人员下沉、推行“三长一会”及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确保有管理人员、执法人员、卫生保洁人员包保网格内的城市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餐厨油烟和城市经营秩序等。达到了住建部提出的“721”工作法标准要求,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通过主动服务,源头治理,有效解决了群众所想、所盼的“小事、琐事、烦心事”。此外,通过大力开展城市管理领域道路深度保洁、餐饮油烟综合治理、渣土运输车辆专项整治、城乡出入口环境治理,城市景观提档升级5项攻坚行动。先后整治餐饮经营单位900余家,对全县学校食堂和蓝海、沂州等规模以上餐饮服务单位安装油烟在线监测设备;开展市容秩序、环境提升行动,规范店外经营1600余家,流动摊点1200余处,说服教育违规摊点业主7500余人次,改造提升临街牌匾900余宗,拆除户外广告3000余㎡,改装升级渣土运输车120辆,更新国标渣土车20辆;全县主干道、车行道机扫率和冲洗率达到100%,次干道达到95%以上,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群众生产生活上的舒适度。 |
|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
Copyright © 2003 Pingyi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平邑县委 平邑县人民政府 承办:平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9-4211087 举报邮箱:pyzwgk@ly.shandong.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713260031 鲁ICP备05027550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6023713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