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是特产于我国的古老树种,被亲切地称为“国槐”,历来就是祥瑞的象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农村更有“院中有槐,富贵三代”的说法。所以,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寻常百姓,人们都喜欢在庭院中植槐,以图吉利。“人多庭前植之”。这是清人陈扶瑶在其所撰《花镜》里,关于在庭院种植槐树的有关记载。
在平邑县北温水村存在着“槐抱榆”景观。这种奇观通常发生在两棵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相互缠绕、依偎,最终形成一种“共生”状态的现象。


槐树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发达的根系,往往成为“抱”的主体,而榆树则因其柔韧的枝干和适应性强的特点,成为被“抱”的对象。槐树抱榆树紧紧相拥,相互缠绕,形成复杂的“树网”。这些树木的树干往往粗壮有力,枝叶繁茂,为村落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风景线。


在保太镇大夫宁村槐树抱椿树景观,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适中,为树木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槐树以其强健的根系和茂盛的枝叶,往往成为“拥抱”的主体,而椿树则以其挺拔的树干和独特的树冠,成为被“拥抱”的对象。


大夫宁村于公元一三七三年洪武年间,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於此地。繁衍生息至今640余年。此树虽然历经沧桑的根深叶茂,有怀抱春意寓意,所在地当地人谓之槐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