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旅游 >> 民俗民风 >> 正文
走进平邑行政区划,弘扬传统历史文化
   时间:2024-07-08    点击:

《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这首耳熟能详的散文你一定不陌生,文中的“主角”颛臾今天就坐落在平邑县这片土地上。

“平邑者,季平子之采邑也”。据清代立于平邑县驻地平邑镇的石碑记载,平邑县因春秋时期为鲁国大夫季平子的采邑而得名。

一、语源简析

“平邑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Píngyì Xiàn”。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理实体),位于山东省南部。北纬35°07′~35°43′,东经 117°25′~117°56′。东、东南与费县相连,东北与蒙阴县毗邻。西与邹县、泗水县相邻,西南与枣庄市山亭区接壤,西北与新泰市搭界。县境南北长66.8公里,东西宽47.4公里,面积1825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平邑镇,在省会济南东南方向162公里处。为临沂市辖县。

二、地理位置

平邑县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沂蒙山区腹地,是临沂市西大门和市域副中心城市。

三、行政区划

1989年全县7个镇、19个乡,分别是:平邑镇、仲村镇、卞桥镇、铜石镇、地方镇、郑城镇、白彦镇、白马乡、岐山乡、武台乡、保太乡、魏刘庄乡、柏林乡、资邱乡、天宝山乡、张里乡、温水乡、东阳乡、流峪乡、唐村岭乡、魏庄乡、黄坡乡、山阴乡、临涧乡、庞庄乡、郑家峪乡。

1993年郑家峪乡改称丰阳乡。1994年9月7日,撤销温水乡、天宝山乡,设立温水镇、天宝山镇。1994年9月28日,撤销岐山乡、保太乡,设立岐山镇、保太镇。1996年5月24日,撤销柏林乡、武台乡、流峪乡,设立柏林镇、武台镇、流峪镇。1996年10月9日,魏刘庄乡更名为羊城乡。1998年7月28日,撤销丰阳乡,设立丰阳镇。1999年12月22日,撤销临涧乡,设立临涧镇。

2000年12月29日,平邑县由16个镇、10个乡,调整为14个镇、2个乡。撤销白马乡、东阳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平邑镇;撤销黄坡乡、山阴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白彦镇;撤销岐山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仲村镇;撤销天宝山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地方镇;撤销张里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铜石镇;撤销庞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临涧镇。撤销唐村岭乡,将原唐村岭乡的南阳村划归平邑镇管辖;将原唐村岭乡的邵家庄、龙王河、老泉崖、栗园、洼子地、义新庄、三岭、南申庄、许家岭、上神洼、外宋子峪、护城庄、里宋子峪、兴郭庄、圈子崖、桃园、土门、城子、下神洼、裴家沟、北申庄等21个村划归流峪镇管辖;将原唐村岭乡的金鹊庄、响水庄、上寨、西峨庄、东峨庄、义顺庄、青草坡等7个村划归丰阳镇管辖。撤销羊城乡,将原羊城乡的石头岭、温家庄、东峪、两河、苏城、大涝峪、塔峪、沙石桥、山庄、玉皇城、许家庄等11个村划归柏林镇管辖;将原羊城乡的柳家村、南羊子、大埠槐、乔家庄、皮卞庄、后孙庄、卓家庄、平和庄、三关庙、良子、北刘庄、东金官、西金官、北羊子、埠阳、魏刘庄、九女关、殷家村、北王庄、羊城、前孙庄等21个村划归保太镇管辖。

2010年2月20日,撤平邑镇,设平邑街道;同年5月17日,撤资邱乡,设资邱镇。2011年8月5日,资邱镇并入卞桥镇;魏庄乡并入郑城镇。2013年,全县辖1个街道、13个镇,577个行政村、社区。街道、镇分别是:平邑街道、仲村镇、武台镇、保太镇、卞桥镇、地方镇、铜石镇、温水镇、流峪镇、郑城镇、白彦镇、临涧镇、丰阳镇、柏林镇。

现辖13个镇(仲村镇、武台镇、保太镇、卞桥镇、地方镇、铜石镇、温水镇、流峪镇、郑城镇、白彦镇、临涧镇、丰阳镇、柏林镇)、1个街道(平邑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平邑经济开发区),575个行政村(社区),户籍人口112万。

四、政区沿革

夏、商、西周时期,平邑县北部为颛臾国,南部商代属倪国、西周属邾国地。

春秋时期为鲁国大夫季平子的食邑,北部仍为颛臾国,余之分属鲁国之武城、东阳、邱舆、卞等邑。战国时,先属费国、鲁国,后属齐国。

秦朝属薛郡。西汉置平邑侯国,境内置南武阳县、南城县,分属兖州泰山郡、徐州东海郡,并一度置平邑侯国、南城侯国。新莽时废南城侯国复置南城县,废平邑侯国和南武阳县改置桓宣县。东汉撤桓宣县复称南武阳县。

三国、两晋,今县境均分属南城县、南武阳县。南朝宋改南武阳县为武阳县。北齐时,撤南城县并入武阳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武阳县为颛臾县。唐贞观元年(627年),撤颛臾县并入费县。此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至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今平邑县境除西南、西部少数村庄原分属滕县、泗水县外,均属费县所辖。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并相继在今平邑县境内设置了一些县级机构,组建了人民民主政权。1939年7月在康阜庄(今属岐山乡)成立费县联合办事处。1940年2月在大夫宁村(今属保太乡)成立费县抗日民主政府。1940年6月中共山东分局根据抗日斗争需要,以费县境内西部滋(阳)临(沂)公路线段为界,路北置费北县,路南置费南县。费北县政府机构始称费北行署。1942年5月改为费北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7月,析费南县南境(今平邑县庞庄、临涧、山阴、白彦、魏庄一带)和滕县东境部分地区建置费滕边办事处,又称鲁南实验县。同年11月析费县天宝、由吾2个区建置费西办事处,又称天宝山办事处。1943年10月撤销,其辖区分别划归费南县和费滕峄边办事处(1944年改建双山县,1946年4月更名麓水县,1950年撤销,其辖区一部划归白彦县)。同年11月撤销,其天宝区复归费南县,由吾区划归温河县。同年12月费南县改称费县,隶属鲁南专署。1944年8月隶属鲁南行署第一专署。1945年8月改称费北县政府,驻地在卞桥大、小公馆(村)一带,隶属鲁中行署。费南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在郑城、常庄、流峪一带,隶属鲁南专署。

1946年1月,撤销费北县、费东县,合置蒙山县。县人民政府先驻上冶(今属费县),后驻西荆埠。1946年4月16日费县改称平邑县,隶属鲁南行署第一专署。1947年8月析平邑县的山阴、苗庄、白彦3个区与邹县、滕县的部分地区建置白彦县。1948年7月改属鲁中南行署第四专署。1949年7月隶属滕县专署。

1952年3月蒙山县撤销,其西部地区划归平邑县。1953年7月改属临沂专区。1953年8月白彦县撤销,其原白彦、山阴、临涧、苗庄等区复归平邑县。至今未再发生变化。

五、政区历史文化

在平邑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既有壮丽的山河又有灿烂的文化。平邑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之城。西周属颛臾国,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孔子“七十二贤”中的曾子、原宪、仲由、澹台灭明、近代爱国将领左宝贵都诞生在这里。陈毅、徐向前、罗荣桓、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涌现出了“陈毅担架队”等闻名全国的英雄集体。改革开放以来铸就闻名全国的“九间棚精神”。

六、文物古迹

1、古遗址

(1)颛臾方国故城遗址 从平邑县城驱车东行14公里,便见北依蒙山、南临浚河的颛臾方国故城遗址,对研究当地文化、建筑等方面的历史变迁有极高的实物价值。1979年8月被平邑县革命委员会定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南武城故城遗址 亦称武城、南城、南成,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遗址在今平邑县魏庄乡境内,北距平邑县城35公里,城址内有南武城、北武城两个自然村。《论语》《左传》《史记》《后汉书》等史书都有对南武城历史的记述。南武城自古山川形胜,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文武兼备。该地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一代传人“宗圣”曾参和孔子另一高足澹台灭明的故里。“曾子杀人”、“曾子杀猪”、“慈母投梭”、“斩蛟投壁”等故事世代传颂。这里还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羊祜和东晋著名书法家羊欣的故里,有曾点墓和澹台灭明墓。

(3)南武阳故城遗址 位于平邑县城北9公里处。1979年8月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武阳城为南武阳县治所,始建于西汉。南北朝时期南宋改称武阳县,治所仍在南武阳故城。到唐初逐渐衰败,现已成废墟。

2、古墓葬

(1)鲁王墓 鲁王墓在白彦镇小山后村东北,有两座,相距50米。墓主为父子,东为鲁怀王墓,西为其子鲁悼王墓,均为明代墓葬。1972年被挖掘,1989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鲁王墓是县内较为完整的明代墓葬,对研究当地的丧葬习俗和建筑具有重要价值。

(2)左宝贵衣冠冢 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左宝 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率部赴朝鲜抗击日军,于平壤之战壮烈殉国。1895年清政府拨款在其故里地方镇建衣冠冢,埋葬了其生前穿过的 靴子1只。现仅封土、石狮、墓表、残碑基座尚存。 墓表南面刻有兵部左侍郎杨颐的挽联:“孤军支拄穷边,伤哉为国 捐躯,万里未能收战骨;几辈逍遥海上,恨不藁街悬首,九原何以谢 忠魂。”墓表北面为驻藏帮办大臣内阁大学士礼部左侍郎尚贤的挽联: “经百战勇冠诸军,常开平天下奇男子;守孤城心拼一死,张睢阳古 之烈丈夫”。

3、古石刻

(1)元和石阙:元和石阙因在铭文上有“元和”年号而得名,又因铭文称“皇圣卿冢”而被叫作“皇圣卿阙”。元和石阙在省内已被发现的汉阙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代史学家对它多有研究,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在《金石录》中对它作了记述,清光绪版《费县古迹考》和清代各种版本的《费县志》都对它有详尽的记载。元和石阙是国内已发现的汉阙当中时代较早的两通,时间仅晚于四川绵阳的李纲阙,但它比李纲阙完整。元和石阙对研究平邑地区汉代的建筑、文化、生活、风俗等方面的情况,有着极高的实物价值。

(2)章和石阙:亦称功曹阙,均因铭文中有“章和”和“功曹”而得名。章和石阙只1通,原在平邑城北的莲花山上,1931年在米轼民的主持下移到城中的费县县立第2小学院内,1956年建阙屋加以保护,1979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阙画像内容多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片段,对研究平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4、古文物

(1)明敕命诏书 1522年(明嘉靖元年)敕命湖广道监察御史彭占祺之父山西平阳府河津县县丞彭斐文林郎、嫡母王氏孺人、生母窦氏太孺 人诏书,长170厘米,宽30厘米,全文共34行310字,钤“敕命之宝”、“(此处一字待查)?运之宝”朱印。彭占祺,今资邱乡丘上村人,1514年(明正德九年)进士,历任浙江永嘉县知县、湖广道监察御史,按察司佥事,曾以“廉明爱士”闻名,人称“彭青天”。诏书为其后人彭廷柏捐献。

(2)明代木雕彩绘关公像 黄杨木质,高1.10米,宽0.54米。坐立,双手扶于股上,戴武士冠,穿重彩龙凤衣,浓眉大眼,红光满面,须长过胸,神 采奕奕。此像原供于仲村镇回龙庙村雷泽湖西关帝庙内,数百年间当 地群众对其顶礼膜拜,奉若神明。1980年夏运县博物馆保存。

七、历史人物

平邑这块热土,孕育了一批文人学士、英雄豪杰。春秋时代,孔子著名弟子曾点、曾参、澹台灭明、仲由、原宪的故里均在境内,为平邑增添了深厚的儒家风韵。古泰山郡南城(今南武城)羊氏家族(西晋至南朝宋)名流辈出,有官至尚书左仆射、卫将军的政治家、军事家羊祜,“涉学有智”辅国大将军羊琇,尚书右仆射加侍中追赠车骑将军羊玄之,丞相主簿羊曼,与王献之齐名的大书法家、中散大夫羊欣等。清末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左宝贵就诞生于县境地方镇。

由于平邑名胜众多,吸引了历代众多的骚人墨客、帝王将相涉足于此。至圣先师孔子曾登蒙山览胜。春秋楚国隐士老莱子,为避乱躬耕于蒙山之阳的孝义村。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从师鬼谷子于蒙山受业。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曾流寓蒙山南麓的永安庄、南武城注释经书,今南城山尚有郑玄注《孝经》的“康成石室”遗址。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因得罪阉宦而亡命江海时,一度居留蒙山,死后葬于蒙山脚下的杨谢村。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散文家萧颖士,宋文学家苏轼等,也都游于斯,歌于斯,留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东蒙镇海沂,合沓百余里”、 “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东蒙漏泽春”、“闻道东蒙有居处,愿供薪水看烧丹”等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清帝康熙、乾隆南巡,数次驻跸荆埠行营、注经台行宫,并登高咏怀,留下御制诗30余首。

早在1929年中国共产党就在境内开展活动。由于这里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好,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鲁南区党委、八路军一一五师等党政军领导机关,曾辗转驻扎境内。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谷牧、肖华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为开创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丰功伟绩。

(1)曾参:字子舆,史称曾子,战国时期鲁国南武城(今平邑县魏庄乡武城村)人,曾点之子。儒学巨匠。16岁投师孔子门下,成为孔子最负盛名的学生,被后人称之为“宗圣”。据《论语·学而》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他的这种修养方法被历代国人奉为指南,成为当时仅次于孔子的儒学泰斗。曾参一生致力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工作,是当时负有盛名的教育家之一,他所著《大学》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他的另一巨著《孝经》亦是儒学经典之作,在汉代被列为“七经”之一,也是“十三经”之一。

(2)澹台灭明:字子羽,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今属平邑县)人,为孔子门徒72贤人之一。他以为人正派、刚烈、博学、门徒众多而被誉为鲁之名士。

(3)原宪 :字子思,春秋时期鲁国(今平邑)人。生于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其师孔子死后即到卫国隐居。原宪大力倡导的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的处世原则,为历代仁人志士所称道。

仲由:字子路、季路,史称仲子。春秋时期卞(今平邑仲村人)人。生于公元前542年(鲁襄公三十一年)。于公元前480年(卫庄公元年)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时,在贵族内讧中被杀。他是孔子最忠实的学生和侍卫,跟随孔子长达数十年之久。

(4)羊祜 :(221~278)字叔子,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泰山郡南城(今平邑)人。羊祜在政治上以清德令誉闻名于世。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时 人称他“文为辞宗,行为世表”。著有《老子传》2卷、文集2卷 传世。

(5)羊欣 :(359~432)字敬元,东晋、南朝宋时著名书法家,泰山郡 南城(今平邑)人。羊欣的真书,孔琳之的草书,萧思话的行书,范晔的篆书,号称“四妙”。 羊欣素好黄老之学,兼善医术,撰有药方10卷。

(6)左宝贵 :(1837~1894)字冠廷,平邑县地方镇人,回族。历任千总、游击、副将、广东高州镇总兵等职,并以提督记名。左宝贵治军严肃,重文士,爱材勇,有奇技异能者,辄罗致麾下。功不吝赏,罚不私刑,士乐为用。清政府先后奖给其六品军功,颁赏奖武金牌、白玉翎管、白玉搬指、大小荷包,赐予铿色巴图鲁勇号,赏穿黄马褂,头品顶戴,赏戴双眼花翎,封建威将军。1894年9月15日清晨,日军对平壤发起总攻,在鏖战中壮烈牺牲。

八、历代文学成果

宗圣曾子著《孝经》、作《大学》。西晋至南朝宋,南城(今魏庄乡南武城) 羊氏豪门望族,诗书传家,涌现出羊祜、羊玄之、羊玄保、羊欣等文化名人。

羊祜的《让开府表》,堪与诸葛亮之《出师表》齐名。明末朴里村(今柏林乡汪家坡村)汪桂茂,高才博学,有诗作传世。清代,地方镇东固村杨仪廷,文采出众,其传世七言律诗,记事抒怀,脍炙人口。其兄杨佑廷参与重修续修《费县志》,著有《费邑古迹考》,辑成《费邑艺文存》。柏林贯庄郭翘 楚著《四书审问》、《冰渊集》等。地方镇下坡村庄清吉、东固杨傅廷,保太乡李白壤李化洋、万庄毛培元、东埠阴李凤芬等,亦均有诗文问世。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境内众多文人志士投身于革命,有的成长为一代文化名人。其中前西固村的杨星华,酷爱快书艺术,1938年加入苏北抗日义勇军,1942年前后编演了20多个曲艺节目,被誉为“抗战武二郎”,在二十六军中被称为快书专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3 Pingyi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平邑县委 平邑县人民政府  承办:平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9-4211087  举报邮箱:pyzwgk@ly.shandong.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713260031  鲁ICP备05027550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6023713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