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pyxzf-tjgb-2017-0907002 | 发布机构 | 平邑县统计局 |
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发布日期 | 2011-03-29 |
文号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标题 | 2009年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200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保增长、促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2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3.9%,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5.09、74.39和60.72亿元,按可比价分别增长4%、15.4%和15.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412元,按可比价增长13.6%,三次产业比例为15.7:46.4:37.9,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2009年,全县各级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9亿元,可比价增长5%。其中,种植业25.5亿元,增长2.6%;林业1.37亿元,增长23.1%;畜牧业14.04亿元,增长7.3%;渔业1.07亿元,增长9.1%;农林牧渔服务业0.94亿元,增长11.7%。各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59.4%、林业3.19%、牧业32.7%、渔业2.5%、农林牧渔服务业2.2%。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4万亩,比上年增长0.6%。粮食作物全年播种82.3万亩,增长5.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2万亩,比上年减少4.6%,全年粮经比为57.2:42.8。油料播种面积28.6万亩,增长2.9%,蔬菜瓜类播种面积17万亩,减少19%;其中土豆面积8.6万亩,增长13.2%,大蒜面积6.1万亩,减少22.8%;烤烟播种面积2.7万亩,减少3.6%。主要农产品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34.8万吨,比上年增加2.2万吨,增长6.7%;其中夏粮总产量12.2万吨,比上年增加1万吨,增长8.9%;秋粮总产量22.6万吨,比上年增加1.2万吨,增长5.6%;在秋粮总产中,玉米13.9万吨,比上年增加1.4万吨,增长11.2%;油料总产量8.2万吨,比上年增加0.3万吨,增长3.8%;蔬菜总产量38.8万吨,比上年减少5.6万吨,减少12.6%;在蔬菜总产量中,土豆18.9万吨,增长21.2%,大蒜8.6万吨,比上年减少45.9%;水果总产量16.8万吨,增长8.4%;金银花总产量5513吨,增长0.9%。 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年末生猪存栏33.6万头,牛存栏1.35万头,羊存栏35.7万只,家禽存栏714万只。全年生猪出栏48.4万头,增长2.5%,牛出栏1.34万头,增长3.8%,羊出栏45.2万只,增长2.9%,家禽出栏1874万只,增长11.5%。全年肉类总产量6.98万吨,增长14.8%;奶类产量0.3万吨,减少40%,禽蛋产量3.5万吨,增长6.1%。 林业平稳发展。全年新造林面积2470公顷,新育苗600公顷,义务植树210多万株,四旁植树200万株。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0.5%,林木蓄积量114.5万立方米,干果总产量9930吨。 渔业生产发展良好。2009年末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1万亩,水产品产量为1.2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2009年末农用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2%。全县农机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用运输车0.82万辆,拖拉机3.1万台,化肥施用量(折纯)10.9万吨。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实现村村通电、通汽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9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3.6亿元,增长16.7%。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24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71.1亿元,增长15%,完成工业总产值183.6亿元,增加值5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6%、15.84%。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均保持增长。其中,石膏板19.5亿平方米,增长32%;花岗石板材1401万平方米,增长24.1%;罐头18.7万吨,增长13.8%。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6.4亿元、利税15.69亿元、利润9.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20.5%、19.6%。 重点骨干企业规模膨胀,档次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3家产值过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5.1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1%;实现利税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17家,利税合计3.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2.75%。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0.8亿元,增长7.5%。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447万元,上缴税金4769万元。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5.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9年全县计划总投资50万元以上(以下简称规模以上投资)项目665个,完成投资额67.2亿元,同比增长24.9%。分投资规模看,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个数为34个,比同期多出14个。其中,过亿元项目个数13个,比同期多出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13.7亿元,同比增长49.4%。其中,过亿元项目投资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130.6%,拉动全县投资增长达6.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5.3%。 分产业来看: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一产、二产和三产投资分别完成4.8亿、35.1亿和27.3亿元,占比分别为7.1%、52.2%和40.6%,增幅分别为9.1%、23.6%和30.0%。从投资构成来看:建筑工程投资为30.2亿元,同比增长41.5%,占比为55.3%;安装工程投资为3.7亿元,同比增长27.5%,占比6.8%;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为12.0亿元,同比增长4.8%,占比为22.0%;其它费用的投资为8.7亿元,同比增长8.2%,占比为15.9%。 从投资构成来看:09年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34.2亿元,占全部的50.9%,同比增长12.2%;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24.4亿元,占全部的36.3%,同比增长52.9%。 从投资区域和资金来源情况看:2009年全县城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2亿元,同比增长28.6%;农村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亿,同比增长14.4%。2009年全年到位资金75.6亿元。其中,自筹资金为65.2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86.2%;国家预算内资金为2.7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3.6%;利用外资为4.8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6.3%。 五、国内市场和对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兴旺。2009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6亿元,增长19.7%,其中县级消费品零售额38.6亿元,同比增长19.7%,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3亿元,同比增长19.7%。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5.3亿元,增长20.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5亿元,增长13.3%,其它行业零售额1.8亿元,增长10.5%。 集贸市场繁荣活跃。2009年末,全县集贸市场67个,形成建材和石材2个专业市场。 外贸出口保持增长。2009年全县新增内资获权企业12家,45家出口企业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11583万美元,增长2.6%,其中自营进口1648万美元,增长211.3%,自营出口9899万美元,降低7.9%。自营出口中加工贸易出口3381万美元,增长0.7%。 六、民营经济、招商引资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285家,实现产值174.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作增加值的95.2%,其中,股份制企业13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94.4亿元,实现利润4亿元,分别占全部规模工业的51.4%和42.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7亿元,增长19.7%。截至2009年末全县注册私营企业1348家,注册资本175829.6万元,私营企业雇工21898人;注册个体户数17757户,注册资本58770万元,从业人员53407人。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51个;合同利用县外资金37.2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56.1%;实际到位县外资金19.9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3%。过千万元项目62个,合同利用县外资金20.5亿元,实际利用县外资金8.14亿元,分别占引进总量的24.7%、55%、40.8%。招商引资项目中工业项目196个,合同利用县外资金28.5亿元,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6.1亿元,分别占引进总量的78.1%、76.5%、80.6%,全年新批利用国外资金项目1个,实际利用国外资金510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交通运输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调整结构,强化综合交通优势,运输能力稳定增长,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全县年末境内公路里程2325.92公里,其中村村通1464.8公里、高速公路43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78.7万吨,货运周转量25507.3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1%、15%;客运量539.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0977.5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2%、22%。 邮政电信业快速增长。邮政电信新业务发展迅速,现代化的通讯手段进一步普及,数据和多媒体业务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908.4万元,比上年增长6.49%,函件总量288.36万份,报刊杂志636.63万份。电信业务总量33337.7万元,增长27%。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5.3万户,比年初减少2.6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3.1万户,比年初增加8.3万户;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58.4部/百人,比上年增加5.5部/百人。 旅游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242万人次,同比增长23%,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27亿元,同比增31%。 八、财政、税收、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7119万元,同口径增长12.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4988万元,增长28.8%;营业税7720万元,增长21.4%;企业所得税2685万元;个人所得税763万元,增长6.9%;罚没收入3390万元,减少4.8%;耕地占用税、契税1690万元,增长11%。全县财政总支出123986万元,增长19.9%。其中,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16219万元,增长1.4%;公共安全支出6633万元,增长11.4%;教育支出31665万元,增长20%;医疗卫生支出13429万元,增长4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908万元,增长26.2%,农林水事务支出25167万元,增长43.5%。 税收快速增长。2009年实现国、地税收入合计5.5亿元,增长20.9%,其中国税收入2.8亿元,增长26.3%,地税收入2.7亿元,增长15.7%。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89.4亿元,同比增加20.1亿元,增长29%,其中企业存款9.1亿元,同比增长52.8%,居民储蓄存款62.9亿元,同比增加9.6亿元,增长18%,各项贷款余额49.9亿元,同比增加9.1亿元,增长22.4%,其中短期贷款39.6亿元,比年初增加6.6亿元,中长期贷款9.3亿元,比年初增加2亿元。与年初相比,工业短期贷款增加0.4亿元,农业贷款增加4亿元,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贷款增加0.8亿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2009年末全县共有13家保险机构,其中财产保险7家,人寿保险6家。全年财产保险费收入5631万元,赔保支出3157万元。全年人寿保险费收入14646万元,赔款支出2364.8万元。 九、科技、文教、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09年,全县积极贯彻科教兴县战略,增加科技投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推动全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全县共安排县级以上科技发展项目2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6项,市级13项。全县共获得县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3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8项,县级14项。技术市场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全县民办科研机构42家。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全年科技三项经费和科学事业费110万元。 质量检验工作加强。技术监督部门强化监督职能,在加强企业技术基础工作、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全年共定点抽查企业231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137家,检查产品979批次,其中食品810批次,共查处标准、计量、质量安全违法案件196起,立案处理196起,通过检查规范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年末拥有各种文化事业机构5个,电影院1个,全县专业文艺表演团体为群众演出125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共举办展览12场次,组织文艺活动60场次。公共图书馆藏书10万册。广播电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县有广播电视发射塔1座,塔转塔1座,卫星收转站5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光缆干线网络2428杆公里,电缆干线网络2500杆公里,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模拟有线电视用户9万户,数字电视用户3988户,实现了全县村村通有线电视。 教育事业稳步前进。2009年,全县有小学165所,在校学生6.9万人;初中22所,高中12所,在校学生分别为3.8万人和1.6万人;幼儿园99所,在园幼儿0.9万人;2009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100%,高中升学率73.04%。教师素质有较大提升。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逐年上升,截止2009年末分别达到100%、100%和90%。职业教育发展壮大。2009年全县有中等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0.3万人。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家,其中医院4处,乡镇卫生院15处,专科防治所2处,卫生防疫机构1处;全县诊所、卫生室、医务室636处,其中农村卫生室578处。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81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089人,其中医生1130人,注册护士943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016人。全县各级医院、卫生院共完成诊疗人数98万人次,入院人数9万人次。新建扩建医院业务用房4230平方米,有效的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兴起,体育竞赛水平不断提高,举办了全县万人登蒙山比赛,在全省自行车锦标赛上,我县自行车队共夺得3金、3银、9铜,总分名列全省第三。 十、城市建设、气象环保、社会治安 2009年,我县继续实施加快城镇化进程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进行城市绿化,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城市管理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得到加强,促进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全县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164公里,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6万吨/日,集中供热总量45万机焦,供热面积175万平方米。 气象检测水平提高。年末全县共有气象台站13处,2009年全年平均气温14.5摄氏度,较常年高1.0摄氏度;无霜期215天,日照2301.5小时;全年降雨量890.1毫米,较常年平均偏多147.4毫米,实施人工降雨9次。 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366万吨。工业废气烟尘排放量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二级或好于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的100%。 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全年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数1265件,比去年减少6.1%。人民检察院立查职务犯罪案件22件26人;法院受理各种案件5849件,结案5766件;全县有律师事务所5处,专职律师25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4件。公证处1处,办理公证文书1146件。人民调解组织17个,调解民间纠纷2183件。 十一、人民生活和人口 2009年,我县进一步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调整经济结构,企业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增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提高企业工资标准,调整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农村住户调查显示,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824元,增长9.4%。其中,种植业收入2095元,比上年增加353.2元,增长20.3%,畜牧业收入364.7元,比上年减少27.7元,降低7.1%,工资性收入2617.4元,比上年增加202.1元,增长8.4%,从事二、三产业收入422.7元,比上年减少7.9元,降低1.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05.7元,比上年增加183.9元,增长5.5%,其中食品支出1326.6元,比上年减少176.4元,降低11.7%,衣着支出185.8元,比上年增加30.2元,增长19.4%,居住支出732.3元,比上年增长33.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218.4元,比上年增长44.1%。农民人均税费支出3元,比上年减少4.7元,降低60.7%。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全县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96台,洗衣机45台,电冰箱25台,自行车89辆,电动自行车34辆,摩托车56辆。新农合农民参合率达到99.18%,累计为242万人次报销医药费用8552.7万元。 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10元,增长8.5%。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年末全县在岗职工4.6万人(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和个体工商户),共发放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276元,比上年增长12.4%。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143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128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1%。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县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净增4万人,征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2.9亿元,支付2.2亿元。2009年,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5万人、3.3万人、5.5万人、7.4万人、2.2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7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登记参保人数为3.7万人。 年末全县养老机构16家,床位1813张,年末供养2552人,其中集中供养1803人、分散供养749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746人,发放城镇低保金1032.2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362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575.2万元,社会福利企业4个,安置残疾人165人。 2009年末,全县总户数30.2万户,总人口100.4万人,比年初增加0.4万人。 注:公报所列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值指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价格缩减指数计算。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 |
|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
Copyright © 2003 Pingyi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平邑县委 平邑县人民政府 承办:平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9-4211087 举报邮箱:pyzwgk@ly.shandong.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713260031 鲁ICP备05027550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6023713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