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旅游 >> 平邑印象 >> 民俗平邑 >> 正文
非遗传承,悦享生活
   时间:2024-01-30    点击:

《白彦落子》

落子,起源于山东、河南省一带,最早称为道情,出于宋,盛于明、清,是古代道人利用渔鼓进行化缘说唱的一种曲艺节目。落子的乐器主要是大钹(民间称为光光嚓)、竹板、节子,而不用弦乐,演唱时,左手拿大鈸、右手拿竹板,运动自如。板式有慢板、中板、快板、急板、垛子等,情绪高亢激扬,风格独特,富有韵味。平邑落子以唱为主,说为辅,曲调动听感人,具有较强地方特色,唱腔为双句体结构,其韵律长短句结合,较为押韵,大都一韵到底。表演中说唱者兼扮生旦净丑角色,另加身段、武功、口技等特技表演,集喜怒哀乐于一体,有“一人唱出一台戏”之称,颇受书迷赞赏。

白彦镇艺人蔺景旺1980年参加平邑县曲艺团,任平邑县曲艺家协会秘书长、曲艺队队长,是市曲艺家协会会员。在个人独自演出和在企业团工作时创作了大量落子作品,以农村喜闻乐见的故事、人物、民间传说等为题材,先后创作了《百家姓》、《朱洪武牧牛》、《打蛮船》、《回龙传》、《杨家将》、《高山下的花环》、《新婚之夜》等作品50余部。作品1984年获得临沂地区文化局新书说唱会表演奖。1989年被市曲艺家协会评为先进工作者。1997年《走后门》获得市文化局二等奖。1999年《砸当铺》获得临沂地区曲艺汇演三等奖。《新婚之夜》2010年获得沂水县优秀创作奖。1983年至今获得平邑县民间文艺展演组委会、平邑县文化局等单位颁发表演奖项20多项。

《孙氏琴书》

作为具有浓厚沂蒙特色的民间曲艺艺术,“孙氏琴书”是沂蒙山区劳动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着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人孙宝兰(艺名孙永兰)为“孙氏琴书”第四代传人,(孙氏琴书第一代传人:孙洪颜,艺名孙连颜;孙氏琴书第二代传人:孙处银,艺名孙和银;孙氏琴书第三代传人:孙殿才、艺名孙教才。)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先后创作出《金钱红绫记》、《罗山记》、《王二英思父》、《陈三两爬堂》、《白猿偷桃》、《杜康造酒醉刘伶》、《狸猫教虎》、《争灯》、《打狼段》、《家有二老》等经典唱段。

“孙氏琴书”具有“沂蒙文化”的传承性和信奉性、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和厚重的乡土气息,反映出该地区人民的观念和愿望,其作品乡土气息浓郁、风格淳正朴实,多项作品获县级大奖。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编排许多反腐倡廉,端正党风,建设美丽家园的文艺节目,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起到了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的作用,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好评,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在平邑县文广新局“一年一村一场戏”活动外,每年参加蒙山春节晚会演出,学校演出,景区演出,还有各类公益演出活动如“七一建党节”、“梨花节”、“幸福齐鲁行”、“老乡一家亲”等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认可。

《鲁南琴书》

鲁南琴书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西南部,平邑、济宁和枣庄一带。鲁南琴书诞生沂蒙山脚下,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演奏,渐渐形成了枣庄、费县、平邑为中心的“平派”。 鲁南琴书代表作品有:《群防群控抗击疫情》、《移风易俗谱新篇》、《刘勇下南京》、《小五虎》、《国泰民安新平邑》、《计生政策暖人心》、《党员颂》等。

鲁南琴书伴奏乐器齐全、曲目丰富多彩,内容十分接地气,深受鲁南地区群众尤其是中老年群众的喜爱。它的特点有:短小灵活。以短篇为主,又称“唱段”,一段只有一二百句,表演时长10分钟左右。以唱为主。虽不排斥插入说白,但以唱为主,要求有音乐伴奏。三弦、琵琶、大鼓、简板、扬琴、坠琴等,是常用伴奏乐器。叙述故事。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为主,辅以角色代言,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擅长歌颂英雄人物。古代的英雄豪杰,清官义仆等等,经常是其讴歌的对象,生动展现了广大人民理想和愿望。

《李氏唢呐》

平邑县仲村镇李家庄村是当地有名的“唢呐之乡”,该村从事唢呐艺术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现全村从事唢呐艺术的有近百人,据李氏唢呐的第四代传人李振介绍,李振的曾祖父李云九在清朝时期到邹城拜师学习唢呐,第一个把唢呐艺术引入平邑仲村一带,在他的带动下,李家整个家族从那时起从事唢呐艺术业。唢呐艺术在当地影响不断扩大,由平邑仲村一带扩展到济宁泗水,泰安新泰和蒙阴等周围县市,唢呐被广泛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和官场的礼、乐、典祭及秧歌会和文艺演出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3 Pingyi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平邑县委 平邑县人民政府  承办:平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9-4211087  举报邮箱:pyzwgk@ly.shandong.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713260031  鲁ICP备05027550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6023713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