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坐落在平邑郑城镇驻地东北,山顶中间有个石柱子,当地人都叫作挂心橛子,说起这挂心崛子的来历,还有一个叫人伤感的故事呢。
很久以前,观音山脚下的桃峪村,住着一位姓廉的寡妇,丈夫很早就死了,撇下她和儿子得根。廉寡妇受尽千辛万苦,才把得根养大。平时有一口好吃的,也要留给得根吃,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也要披在得根身上。得根被廉寡妇宠坏了,整天好吃懒做。村里人就给廉得根起了个外号“懒得很”。直到三十岁出头,他才娶上一门媳妇。俗话说得好:“懒人有懒福”他那媳妇倒也有几分姿色,不过,她面善心狠,为人歹毒,是当地出名的“母老虎”。
媳妇过门之后,也是好吃懒做,和廉得根一个德性。正好印证了那句话“弯刀对着瓢切菜,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她平常有点好吃好用的,只顾自己享受。自己偷着吃饱喝足,就躺在床上装病,说不想吃饭。对待婆婆,没一点儿人味,一日三餐,只给婆婆一些残汤剩饭。这倒还罢,由于恶儿媳好吃懒做,一向勤劳俭朴的婆婆难免要说叨几句,恶儿媳就视婆婆为眼中钉,肉中刺,经常在廉得根面前吹“枕头风”,说婆婆的坏话。
廉得根呢,天生就不是个好玩意,和他老婆是一个鼻孔出气,对老婆的话言听计从。于是,两口子像待牲口一样使唤老娘,稍有不顺,不是打就是骂。可怜老人家早起晚睡,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寒冬腊月穿着双夹鞋片,挪动着冻得红肿的小脚,推碾拉磨,洗衣做饭。周围的街坊邻居都看不下去,暗地里咒骂得根他们俩口子不得好死。
得根媳妇因为有几分姿色,嫌恶丈夫粗鲁愚讷,暗中和村里一个青年相好,老母看在眼里,难免数叨几句。恶媳妇嫌老娘多管闲事,在家障手碍眼,加上老人家年老体弱,经常闹病,不能干活,恶媳妇就在丈夫面前一个劲地说婆婆的坏话。廉得根这个畜类,竟和老婆一起,把老娘弄到山上,住在一间草草搭成的石屋里。给她一点粮食,让她自己独自一人在荒山野岭中生活。老娘身体有病、卧床不起,也不管不问。
廉寡妇天天以泪洗面,每想起往事,更是伤心不已。丈夫早年丢下她母子撒手而去,她一个人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儿子拉扯大。本指望着晚年有个依托,过好日子,想不到得根成家后,儿子媳妇都不孝,把亲娘当成仇人。每念及此,便伤心落泪,常常从夜里哭到天亮,又从天亮哭到夜晚,结果把两眼都哭瞎了。眼睛失明,手脚不便,日子就更难捱了。到了冬天,小屋四处透风,廉寡妇冻得了不得,已经断粮好几日了,她又冷又饿,就拄着拐棍,摸索着下了山,来到自己家门口。恶媳妇一看,顿时脸就黑了,想要出门赶她走,已经来不及了,又怕四邻百舍议论。
于是,恶媳妇灵机一动,反装着好意迎上门口,拦着婆婆,说:“婆婆,你眼看不清道路,别到处乱走,要吃的,就让孙女给你送去好了。”说着把婆婆领进门,安顿在她原来住的小屋里。转过身来,她板起凶恶的面孔,对得根说:“去!到猪栏看看猪秧子有吃剩下的没有,盛一碗让那老母亲吃个够!”得根虽不情愿,也没办法,就拿着个破瓢,到猪食槽里盛了一碗猪食。恶儿媳又从锅里盛出一碗剩饭,搅和成一大汤碗“烩饭”,让小闺女送去。
廉寡妇蒙在鼓里,心想今天是什么好日子,能吃到儿媳妇送上门的饭菜。接过饭碗,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但吃着吃着,越吃越觉得不是滋味,问站在身边的小孙女:“你娘给我送来的饭菜是用什么做的?怎么不是个好味呀?”俗话说,孩子嘴里吐实话,小孙女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奶奶。廉寡妇一听,伤心透了,嗷嗷大哭起来,把刚吃下去的东西都哇哇吐了出来,一头栽倒在地,昏了过去。待苏醒过来,越想越生气,越想越伤心。
到了晚上,廉寡妇取了三炷香点上,跪对苍天,一边哭,一边数叨:“你这个丧尽天良的女人! 欺负我人老眼瞎,给我猪食吃。老天呀! 你若有眼,你就惩罚惩罚这个坏女人吧!”说完,倒在地上死了。
不大一会儿,天空乌云翻滚,雷雨大作,“轰隆”一声巨响,一个大火球落在得廉根家的房顶上。天亮以后,人们发现,得根的媳妇被开膛破肚,廉得根也被烧瞎了双眼,只有小女孩被气流从屋里掀到屋外,好好的。有人说,这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显灵,把得根媳妇的黑心扒出来,挂在了观音山上的石橛子上。后来那个石撅子,被当地人叫做作挂心橛子,以警示世上那些不孝的人们。
关于作挂心橛子传说,在平邑附近听说有好几个。这些传说虽无法去辨别真伪,但它宣扬是人人向前善的思想,我们在欣赏阅读的同时也要铭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