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人杰地灵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诞育了好多的瑰宝
五彩斑斓的传统文化
散落如珠的非遗项目……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平邑非遗
探寻沂蒙花海里的宝藏 !
大梁古琴演奏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琴是中华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 自古“琴”为其特指,20 世纪 20 年代为与钢琴区分改称古琴。琴有“士无故不撤琴瑟” 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金银花炮制技艺
金银花 ,又名忍冬(学名:Lonicera japonica)。“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 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

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初开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蒙山桃木雕刻
古时称桃木为仙木,蒙山仙木即蒙山桃木。平邑县的武台镇,位于沂蒙山区西部,是全国三大黄桃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黄桃之乡”。

蒙山桃木雕刻,以当地桃木为原料,秉承先人传统,精选上等蒙山桃木,使用传统的中国吉祥纹样,用雕花、浮雕、透雕、镂空等众多技法精雕而成,产品富有有神韵,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以其高贵典雅的品质,已成为最具蒙山特色的高档艺术品,馈赠亲朋的佳品,具有极强的助运、观赏和收藏价值。

铜板立体画
铜板字画据考证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起源于天津,仇姓老人的家传,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上世纪八十年代传于目前的项目持有人孙振华手中。

该工艺是一种特殊的手工技艺,用特殊的工艺在铜板上腐蚀出凹凸的字画轮廓,然后手工着色,绘画,经过72道工序纯手工打造,画面以线条为主,表现人物或者景色,立体感强烈,栩栩如生。该工艺制作的历代名人名帖,纤毫毕现,如原帖一样传神,细节一点不会丢失,得到业内专家的赞赏和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