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上古的时候,共工无意中撞断了西北方向的撑天柱子,天就塌下来了。当时一个叫女娲的为丞救世间苍生,练五色彩石补天。她折断鳌足支撑四极。可是,天太重了,鳌足下陷,眼看天地又要合在一起。女娲很着急。她想,如果找个硬东西垫在鳌足的下面,天不就塌不下来了吗!可到哪里去找呢?
一天,女娲来到东海边,正坐在海边对着大海发愁。一会儿,从大海里爬上来两只大海龟。伸出长长的脖子朝女娲打招呼:“女娲姐姐,不要犯愁,有事我们来帮助你。”
女娲顺着说话声远远望去,见海水中有两个庞大的海龟正向她游来。女娲回答说;“是你们在叫我吗?”其中一个海龟说;“是的,刚才听东海龙王说,你为丞救天下苍生,练五彩石补天,大家都很赞成,东海龙王让我们俩个来帮你。”说着,它看了一眼身边的另一只海龟。说:“我们两个是弟兄俩,我叫龟蒙,弟弟叫雨蒙,听说你需要支撑天柱的底座,你看我们合适吗?”

女娲听后高兴的说:“你们真的愿意帮我吗?这可是个苦差事呀!”两个海龟齐声说:“只要能把天补好,吃多大的苦我们也是甘心情愿的。”
说话间,两只海龟已经爬到海滩上来了。女娲看到龟蒙、雨蒙两只海龟庞大的身躯说;“你们的身躯这么大,我怎么带你们走啊!”话音刚落,两只海龟将身躯渐渐地收缩,最后竟变得像铜钱一样大小,女娲弯下腰捧起来,放到袖筒里。然后念动咒语,驾祥云直奔西北方向而去。
谁知,无巧不成书。女娲正行间,一群乌鸦正从西北方向飞来。乌鸦边飞边哇哇的叫着,“冷啊!冷啊!”正和女娲撞个满怀。女娲一侧身,生气的一甩袖子大声地说:“我这不是正要去补吗。”谁知这一甩袖筒,龟蒙便从九霄云外跌落下来,被摔得半死,就现了原型。但等龟蒙还醒过来,女娲早已驾云行了两万八千里了。女娲到了西北天边,想取出袖筒里的海龟来垫鳌足;可倒了半天,只有雨蒙龟从袖筒里爬了出来;龟蒙已不知丢到哪里去了;回去在找已经来不及了。眼看西北的天已经塌了个大窟窿了。女娲就用雨蒙龟自己垫了一只螯足。到现在,刮西北风就来寒流,是因当时女娲没撑好西北天边造成的。

再说,龟蒙跌落的地方,原来是一片汪洋。在这里盘踞着一只三头雕,这雕已有五百年的道业。三头雕有三头,三口,六只眼睛。它眼可观六路,耳能听八方,凶猛异常。三头雕,一个头能吐风,张口可黄风骤起;一个头能吐云,可云烟迷漫;一个头能吐火,喷出来的火焰见到什么着什么,更是厉害。
三头雕趁着女娲没补好天,就在这里兴风作浪,害的周围百十余里路,生灵绝迹。这天,它看到从天上掉下来只大海龟,以为是来争地盘的,可气坏了。就伸直三个头,张着大口来啄龟蒙。龟蒙见势不妙,就使出它的看家本领,收缩六极,闭门不出。三头雕用锋利的嘴啄了半天龟盖,嘴啄的痛极了,可龟盖连一点样也没变。古人云:“千年的汪八,万年的龟。”你想,这龟是东海龙王派来帮女娲撑天的,已有三万年的道业,能怕这雕吗?三头雕看用嘴啄不管事,就使出它的绝活。先用火烧;熊熊的火焰喷出二里多路长,照着龟蒙烧来,可它那里知道,龟乃水旱之物,它可以借水灭火。三头雕看看龟盖都烤黄了,以为是准死无疑了,就停住火,上前看看。龟蒙看着三头雕那个喷火的头已到了它的近前了,就猛地伸出嘴来,一口咬下一个头来。这下三头雕变成了两头雕,把它痛得直打滚。三头雕恼羞成怒,张口喷出滚滚的浓烟,直奔龟蒙而来。龟蒙一看,张开大嘴,施展法术,尽把浓烟吸入腹中。三头雕看看此法不灵,继而张开大口,八级旋风刮的飞沙走石,天浑地暗。三头雕原以为能把龟蒙刮回东海。可他那里知道,龟可以不吃不喝,吸气就可以生存。所以龟有喝风倒沫的本领。大风不但没把它们刮走,反而越刮风,它们的体型就越变越大,最后竟变成了一座大山顶。
就在三头雕施展法术与二龟相斗的时候,正好后羿路过这里,他看到三头雕如此无理的欺负龟蒙,气愤极了。原来,他早就听说三头雕作恶多端,心想,留它在世,将后患无穷。于是,就张弓搭箭,只听:“飕,飕!”两箭,箭箭穿透三头雕的头颅。这无恶不作,横行霸道的三头雕就被射死了。
到大禹治水,疏通了河道,这一带水消后,露出一片群山来。就形成了现在的蒙山。《易经》八卦中的“蒙”卦——“山水蒙”即上山下水为蒙也!故取之于此。
龟蒙,虽然变成了山峰,可它们也常常思念故里东海,及东海龙王。只是身体变大,行动不便,回不得东海了。一次东海龙王行雨路过,来看望龟蒙,龟蒙苦苦央求东海龙王把它的身躯变小好回东海。东海龙王说:“你已成了蒙山之主,这是天意,天意不可违啊!不过,我可以每年多给你们降七十二场浇花雨,哺育你这方生灵,算是我们主仆的交情吧。”以后,天再旱,蒙山照样青枝绿叶,百花怒放,山泉如注,五谷丰登。蒙山西部的高峰,其型如龟,人们都呼为龟蒙顶,这就是龟蒙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