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旅游 >> 平邑印象 >> 人文平邑 >> 正文
【文旅资源】仲村镇故事——神童仲子的由来!
   时间:2024-05-06    点击:

仲村镇位于平邑县城北10公里处,是孔子弟子仲由(子路)故里,有关仲由和关帝庙的传说至今仍然口口相传,给仲村镇增添了不少文化底蕴。从平邑县城向北出发,大约10分钟车程就到了仲村镇。在仲村镇仲子文化广场,有一个高4米的石像屹立其中。他身披红色战袍,精神抖擞,让人望而生畏,他就是仲由。 仲由,字子路,亦称季路,春秋鲁国人,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孔子和仲由的师生之缘以及子路之名有个来历。据《史记》记载,孔子师生一行数人到卞国都城(今泗水之卞桥)东边游玩,走到仲村时口渴难耐,便向正在提水的仲由讨水喝。 仲由说:“要喝水,先认一字,若不识此字,须叫我三声老师。”孔子不以为然,满口答应。只见仲由将扁担在井口中央一放,站在井边一动不动,说:“这字念什么?”孔子师徒围着水井面面相觑,不得其解。仲由说:“井口加一竖是中,旁有一人是仲。”满腹经纶孔子被一少年难住,不禁叹曰:“神童仲子,乃我师也。”此语一出,仲由连忙跪下说:“仲由有罪,本想与您开个玩笑,没想您却当真了,请受我三拜。”孔子扶起仲由,说:“仲子路边难师,实为奇事,你就取字‘子路’吧。”

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仲由为母百里负米的故事。传说,仲由年少时家境贫寒,虽然天性喜欢逞强好斗,侍奉父母却极尽孝心。有一回,当地粮价飞涨,仲由家里已经没有糊口的粮食,但他听说有个地方粮食便宜,却在百里之外时,就独自离家步行到那个地方买了米后又扛着米袋赶回家,供爹娘享用。

在仲子曾经为官的地方,世代百姓拜祭不断,表达着对这位古人的敬意,讲述他为官时做的好事。为了纪念仲由,仲村的村名因此而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3 Pingyi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平邑县委 平邑县人民政府  承办:平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9-4211087  举报邮箱:pyzwgk@ly.shandong.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713260031  鲁ICP备05027550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6023713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