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民间工艺。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是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
通常的说法是: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但实际上,木雕艺术同其他雕塑艺术一样,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生;只是一开始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直到人们有了审美,木雕才真正成为一门艺术。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中国,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现木雕鱼。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绘画、雕刻技术精致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木雕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唐代是中国木雕工艺技术大放光彩的时期。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杰作,具有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成为当今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宠儿”。明清时代的木雕品题材,多见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诸如吉庆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平安如意、松鹤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当时社会欢迎。
木雕种类纷繁复杂,各大流派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各自独特的工艺风格。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国富民强,党和国家对民间工艺的大力扶持,唤起了民众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与追求。逢此盛世,民间工艺美术有了新的飞跃,木雕艺术也不例外。
平邑卞桥镇北安靖唐家崖村村民唐宽良,十分酷爱木雕这一传统工艺,是平邑木雕的代表性人物,从事木雕已三十余年。擅长雕刻古代人物、生产、生活用具等,其特点是把木雕和民风民俗相结合。他希望通过自己制作及传授他人,为传承民俗文化,发展手工木雕技艺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