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赶青山。在白彦镇驻地南1公里处,有大、小两座拔地而起的山头,当地群众称之为大青山和小青山。两座山相互依恋,如同一对姊妹。自当地有人居住起,就有“小青山不小,大青山不大”的说法,可谓山不在高、远近闻名。而在平邑县南部和相邻的枣庄市山亭区、滕州市,济宁市的邹城市和附近的费县,一提起白彦镇的大集,那可是人人皆知。






许多人说:青山庙会是一个物资交流大会,更是一个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大型传统庙会。而时至今日,白彦大集更是拓展了青山庙会,每年的三月三白彦大集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农副产品交易、畜牧买卖、食品加工、说书唱戏,白彦三月三物资交流大会越办越大,规格越来越高。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白彦大集成为了十里八乡重要的物资交流的盛会,方圆几百里的人前来赶会,开车的、骑车的、步行的、挑着篮子水桶乱转的,在白彦镇驻地摆起长达200余米的商摊10余条。操着各地口音的商贩带着当地群众急需的簸箕、笎子、竹篮、木锨、铁质工具、桌子、板凳、布匹、衣物等当地没有的物资进行售卖,而当地人带着花生、地瓜、小麦、荞麦、芝麻等外地人需要的农副产品进行交易。





大集里面有售卖农用家具和木材、门窗、大筐、麦秸、黄草、石灰等基本生产、建筑物品的。还有打铁的市场,红炉沿路排开,为人们加工锄头、镢头、铁锨、大刀等。铁匠炉前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场景甚是壮观。








大集里面也有卖蔬菜和饮食的。蔬菜大多是当地人种植的。挨着卖菜的有不少卖茶水的,一把大铁壶架在大火炉子上,木头桌子上十几个大黑碗,赶会的群众喝上几碗,解渴又舒坦。大煎包,炸油条、馓子和卖羊肉汤、猪下货汤的,生意也很红火,赶会的群众三五成群,在这些小吃摊上,要上两个小菜,打上一壶老白干,甚是惬意。








大集前的大戏台更是人们聚集的好去处,有当地多家戏班子一字摆开唱大戏,豫剧、柳琴、大鼓、落子轮流上演,群众过足了戏瘾。大集里也有玩杂耍的、变魔术的、套圈的、理发的、镶牙的、卖膏药的、相面看病和卖手工艺品、玩具的。一个个小摊席地而摆,群众在看得过瘾的同时,随手扔上几个小钱,让演出者更欢乐尽心地表演。



据当地老年人回忆,他们从小就听老人讲,青山庙会从建庙初期到鼎盛时期,历时300余年。后来还以三日、十三日、二十三日开集,逐渐演变成当地的重要集贸市场。而时至今日青山庙会变更为白彦大集之后越办越活,逐渐演变成为了当地群众日常农副产品交易和购买生活用品的重要集散地,为繁荣地方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物质生活起到了不可估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