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是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近年来,平邑县加大对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很多民间文学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子传说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子传说》主要以曾子孝行故事为依托,艺术再现了曾参《少而好学》《耘瓜受杖》《杀猪示信》《齿指心痛》《忌食羊枣》《思亲操琴》《三省自身》《安贫乐道》《忠恕一贯》等 60 节传说故事,20 余万字,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孝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曾子,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曾子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让我们跟着市级非遗《曾子传说》,游览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曾子山旅游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子传说》所在地曾子山旅游区位于平邑县郑城镇境内,这里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景优美,由南武城故城、曾子山、曾林三大景区组成,是春秋时期孔子著名弟子“宗圣”曾子、曾点、澹台灭明,以及西晋政治家、军事家羊祜,书法家羊欣的故里,素有“鲁南奇葩”之称,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省级地质公园,是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南武城故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林由曾子墓、曾点墓组成。曾子山景区由曾子山、富贵顶、透明崮、印盒山等10多个山崮组成,山势俊朗峭拔、峰奇石怪、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素有“北方桂林”之称,是中国第五种岩石地貌景观岱崮地貌集聚观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