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纯一,自幼勤耕求善、为人敦厚,成家后,携家人徙关外谋生。当时,正值东北战火连天、民不聊生,他亲眼目睹了当地红十字会为贫者施衣、施米、施药、施棺、掩埋尸体等善举后,立志入会、行善济困。1925年夏天,刘纯一在举家返乡途经惠民时,坚定加入了济南红十字会,成为我市首个中国红十字会正式会员。

刘纯一是何许人?日前,记者赶往他的家乡武台镇进行采访。平邑县红十字会展馆资料显示:刘勤,字纯一,1891年生于平邑蒋里村,我市第一支“红十字”组织创始人。蒋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红乾告诉记者,刘纯一回乡后,在本村及周边东近台、西近台、北武台等村发展普通会员(劝募员)近百人,成立了我市最早的红十字会组织,并开展“红十字”活动。1928年是当地饥馑之年,民众多因饿病而死。见此境况,刘纯一遂带领会员,背起红十字药包,开始行走乡里治病救人、赈济难民。其间,他多次用自己的积蓄到济南等地购买药品,施药救人,正式走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之路。

八百里沂蒙,遍结人道硕果。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打响。刘纯一又带领会员奔赴战场,帮助解放军抬担架、救治伤员。据其孙刘士海老人回忆,当年,爷爷受解放军某部委托,劝降当地一个叫“无极道”的土匪组织,经多方交涉,同意讲和。一天深夜,刘纯一同土匪头目一起去部队驻地,行至蒋里村西南时,因部队哨兵不明情况,误放一枪,土匪头目误以为是陷阱,当即折返,劝和未果。土匪因此对其追杀,刘纯一被迫逃往关外,后在东北病逝。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如今,平邑县各级红十字会组织和广大会员,遵循“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会精神,围绕新时期工作任务,积极进取、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博爱赞歌,涌现出一批批红会楷模。期间,平邑县红十字会组织共为四川汶川、青海玉树、云南鲁甸、尼泊尔等地震灾区等募集款物5000多万元;建立博爱卫生院站、博爱小学、博爱电教室等50余处。截至去年底,平邑县共成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17个、团体会员单位27个、拥有会员7560人,其中96个单位、260余名会员受到国家,省、市红十字会及有关部门表彰,“红十字”工作走在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