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慈善宣传,公众慈善意识明显增强。营造慈善氛围。通过“浚美铜石”、村级工作群等方式积极转发“慈善小理论”,使群众认识到慈善事业是利国利民、惠及民生的工程,进而形成了全民参与携手慈善的社会氛围,为慈善事业的长足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和群众基础。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利用“早点名”积极发动党员干部职工带头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捐款人数达100余人,捐款金额达共1.7万元。扩大宣传覆盖面。组织民政办、镇残联、镇团委、妇联等镇直部门20余名志愿者到铜石大集开展“慈善模范事迹”宣传活动5次,让更多群众了解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
二是丰富救助形式,捐款效益充分发挥。积极争取上级政策。镇主要领导积极对接县民政局、县残联、团县委、慈善总会等部门,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在助困、助学、助医、助残、助孤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中的补充作用,加大了救助力度,扩大救助面。积极发动企业捐赠。通过与济南万科公司、临沂车友运输有限公司、百颗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临沂市聚仓养殖厂等5家镇“爱心企业”座谈,发动企业捐赠价值共计3.6万元的慰问物资。为困难群众、孤困儿童等320户家庭送去了米、面、面包、牛奶等物资,让需要帮助的家庭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
三是多方联动,慈善事业多样化。借助“青鸟计划”丰富慈善形式。镇社工与镇团委积极对接山东财经大学假期实践团,共同打造情系铜石、心系童心、奔向心海关爱留守儿童“爱心课堂”,9名大学生和3名社工在暑假期间利用10天时间在铜石村委吸引周边30余名学生开设画画、国学、心理课程,探索出“以教代捐”的新模式。培养“慈善接班人”。对10名困难家庭的大学生进行了及时救助,开展了助困大学生交流会。邀请知名心理学家,利用谈心谈话、入户走访等方式,为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围绕“扶贫先扶志”的原则,帮助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鼓励贫困大学生学成后投身慈善事业。从职责入手践行慈善。铜石镇始终以做好自身工作职责就是最大的慈善为抓手,深入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要事。2023年镇民政办积极对接县救助站为3位流浪人员找到家人,并为他们办理了特困、低保,其中因无人照料送入平邑敬老院和泰安敬老院,保障了他们以后的生活,解决了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