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流峪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乡村人才“强链”、“补链”、“延链”、“固链”、为抓手,深入实施“四雁”工程,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充实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实施“头雁”领航工程,锻强乡村振兴“主心骨”。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突出能人治村,深入实施“头雁”整体优化提升工程。精准滴灌“育”。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坚持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有机统筹,事业发展、工作开展与干部成长深度结合,精制培训计划,精确培训课程、内容、方法。聚焦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发挥县乡驻村干部和村第一书记传帮带作用,快速提升村支书、村主任党建业务、产业技能、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实施“归雁”回引工程,打造乡村振兴“排头兵”。归雁返乡,群凤回巢。突出返乡人才带富,深入实施“归雁”回引工程,积极引导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创新。一是巧打“乡情牌”。突出以情引才,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深入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吸引在外优秀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返乡创新创业。。二是广搭“连心桥”。建立本籍外出优秀人才信息库,在全镇设立人才联络服务站,各村通过“两微一端”、智慧党建等定时推送家乡发展、节日慰问等信息,浓厚人才家乡情缘。加强外出务工党员管理,组建流动人才党支部、在外人才联谊会,通过线上线下,定期开展组织生活、组织交流座谈,让外出党员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三、实施“鸿雁”赋能工程,壮大乡村振兴“先锋队”。鸿雁赋能,群雁高飞。突出技能人才优化提升,深入实施“鸿雁”赋能工程,让雁阵成形、迸发活力。一是拓宽学历提升通道。深入实施“一村一大学生”计划、人才定向培养计划,鼓励村支“两委”成员、年青党员,通过在职学习、函授等方式,提升学历。二是搭建技能提升平台。依拖科研院校、农村企业、实训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入开展专业技能、创新创业、实用技术及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四大培训”,着力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三是强化服务管理保障。全面落实党委(党组)联点服务专家人才、定期走访、谈心谈话制度,优化服务管理保障。
四、实施“雁阵”展翅,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建立农村“党员能员库”,实施“红色党建十项行动”计划,通过筑牢“红色堡垒”、激活“红色细胞”、扩大“红色覆盖”、建强“红色阵地”、培育“红色头雁”、壮大“红色股份”、组建“红色联盟”、建设“红色基地”、打造“红色长廊”、选树“红色先锋”等措施,充分发挥党员能人带动作用,切实把农村党员和致富能人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聚力乡村振兴,持续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切实培养出一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雁阵”,成为敢创业、能担当、有作为的乡村振兴助推人。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有效拉动我县农村发展、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