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农村人居环境,地方镇组织各村党员、干部、志愿者、公益性岗位人员、群众共同参与,围绕“抓巩固、补短板、促提升”,聚焦“清脏”“治乱”,以村容村貌、垃圾治理、路域环境等为重点,面向各村全域强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专项活动为重点,以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取得成效为目标,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提档升级。
一是高点定位,强力推进
按照“高点定位、高效开展、高标推进”原则,建立统筹谋划、分类推进的整治思路。一是强化设计。制定《地方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月”活动实施方案》,协同发力、整体推进,构建起高位推进、全域覆盖、全面整治的工作格局。二是有序分步推进。分阶段实施“整治、提升、保持、验收”,推动集中整治行动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攻坚”到“保持”推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持续清洁。今年以来,对背街小巷、村庄周边、房前屋后、空闲宅基地、汪塘沟渠等死角盲区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效果成效明显。
二是分级管理,全域提升
对全镇62村实施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际,将整治工作分为三类,分别是示范片区、示范村、争先村。重点提升片区,进行人居环境整治连片打造,在做好基本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要重点对村内进行高标准、全方位提升,对确定的穿行路线绿化、美化、硬化、净化、亮化,按照“一村一品”要求,打造独具特色的停车点位。示范村为各工作区重点提升打造村居,在做好基本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要确定村内停车点位,对进出村线路、点位高标准进行绿化、美化、硬化、净化、亮化。争先村要合理确定穿行本村的具体线路,严格按照方案7个方面要求进行人居环境整治。
三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难点,坚持问题导向,狠抓薄弱环节,加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档升级。以农村积存柴草堆、杂物堆、露天杂物堆、野广告、残垣断壁、弱电线路整治等为重点,持续对房前屋后、庭院内外、街头巷尾、田间地旁以及沿路沿河等重点区域开展全面清理,做到村内外无堆积、无死角,彻底消除垃圾围村、围路、围塘、野广告随处可见等现象。
四是导向引领,强化保障
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加强宣传引导,形成“上下齐抓、人人共倡”的鲜明社会导向。一是宣传引导。指导各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总结经验、宣传典型,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利用宣传车、村内大喇叭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开展经常性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倡树良好卫生习惯,爱护周边生活环境。二是示范引导。坚持稳提升,强示范, “连片成带”打造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区,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和包保责任制,创新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
下一步,地方镇将进一步深化认识、拉高标杆,在“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上下深功,继续统筹兼顾、系统治理、全域提升,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组织引导各村按照村规民约,不断提升村民素质,规范村民行为。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防止“脏乱差”和乱搭乱建反弹,进一步擦亮农村人居环境“底色”,提亮乡村振兴“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