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太镇是著名的花卉苗木之乡,目前,在营苗木花卉市场主体达3978家,从业人员3万人,苗木花卉种类达50多种,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平均实现年产值约8亿元。小树苗已然成为保太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2022年,保太镇紧抓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助农创业集群办”改革大机遇,聚焦花卉苗木“规模大、从业广、品种全”的发展优势,立足“花卉苗木转型发展”的群众呼声,聚焦“七办联动”,推出“苗农创业集群办”改革事项,实现了林草种子经营事项“极简式、一站式”集成办理,切实引领保太镇花卉苗木产业提档升级。
一、承接权限,实现“镇内事、镇内办”。为擦亮“江北苗木花卉第一镇”特色名片,保太镇便民服务中心主动承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下放的苗木市场主体登记(包括公司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涉税服务等业务,将营业执照办理、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公章刻制、税务UKey领取、银行开户等事项。同时,保太镇结合花卉苗木种植经营户多的实际,创新推出“我要开苗木经营公司(店)”一件事主题服务,将苗木市场主体登记、纳税服务、员工基本医疗和社保缴纳、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办理等环节串成闭环链条,成功打造了“林草种子(普通)生产经营准入准营”政务服务改革试点,破解了苗农市场准入和准营难的难题,实现了苗木生产经营者不出镇就能办理苗木企业开办和苗木生产经营的一切手续,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已累计新增苗木类市场主体1100家,新办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438个;预计至2022年底全镇纯收入过20万元的个体工商户数将达3000个以上。
二、设立专窗,创新“集群办、集成办”。保太镇科学设置“苗农创业服务”专窗,创新了“集成办”及“集群办”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一方面是探索创新“集群办”。依托山东省政航苗木有限公司,吸纳拟进行苗木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在该公司的场所地址上进行集群注册登记,并由该公司提供住所(经营场所)托管服务,降低了企业开办显性成本和企业隐形经营成本,极大地激发了群众投身苗木行业的热情,促进了苗木行业“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新业态的形成。另一方面多种事项“集成办”。立足“苗农创业集群办”专窗,在帮办人员的全程免费指导下,申请人可快速享受“我要开苗木经营公司(店)”一件事主题改革服务,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两证齐发和多证齐发”,让群众真正体验到高效率、不花钱的政务服务。
三、优化流程,推进“极简办、全帮办”。保太镇为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积极争取县行政审批局的大力支持,通过对接系统和数据共享,减少办事环节、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一是落实告知承诺制。对“市场主体住所登记”和“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审批”均实行告知承诺制。两项业务的申请材料分别由原来的9份和7份均减至1份,审批环节由6个和5个优化为“承诺即发证”1个,办结时间均缩短为0.5小时。二是实行信息共享制。对企业设立登记过程中已采集的名称、主体类型、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法律规定的设施(设备)的类型(数量)等共性信息,共享至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系统,不再重复采集。对市场主体设立登记与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办理等关联事项要件进行整合,实行“一次采集、一套材料、多方复用”机制。整合证照系统电子印章、电子签名服务,实现全流程市场主体设立登记与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材料相连事项“一次签署、同步赋权”。三是创新审批新模式。将原来多人负责的审批过程,变为全程由一人独立进行受理、审查、核准和发证,变“多层审查”为“扁平式”一人审批,审批环节由多层减为一站,真正实现了“专人、专程”为企业群众服务。
四、强化监管,实施“嵌码办、联动办”。为解决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后,事中事后监管难的困境,保太镇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构建了事前核查、事中监管、事后联合奖惩的综合监管闭环体系,形成了花卉苗木市场共管共治的良好氛围。一是把好市场准入关。由苗木经营托管机构和各村便民服务站负责,对拟从事苗木生产经营活动的申请人,进行提前统计摸底,保太镇根据摸底情况,对申请人进行信用预审、批前甄别,有效提高了审批效率和审批质量。二是设置“监管二维码”。创新性地将行业准入标准条件、告知承诺书、营业执照、许可证信息、企业地址等需要信息全部纳入“监管二维码”,并印刷在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上。监管人员通过手机扫码即可获知企业的法人代表、业务范围等相关信息,实现基本信息“码上看”,经营行为“码上管”,违规问题“码上改”,督促企业诚信经营、规范经营。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针对诚信经营、正向影响力强的市场主体,由保太镇政府和行业协会联合颁发“苗木经营星级诚信企业”;针对提交虚假材料、隐瞒情况虚假办证、违规失信经营的市场主体,一经查实,一年内不予受理同类审批许可,以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