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郑城镇立足实际,开拓创新,统筹资源,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服务为支撑,以标准化平台为载体,探索构建了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防汛防火、便民服务、村民自治”于一体的基层治理新体系,开创了“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营造了和谐稳定、治理有效、安全有序、充满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氛围,切实增强了农村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强化部门联动、凝聚综治合力,打造社会治理“一中心”
郑城镇按照平邑县委政法委要求,投资170余万元提升打造了镇级社会综合治理中心,高标准、规范化建设了“四室一厅一平台”,将原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中心、“雪亮工程”调度中心、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8个部门科室的功能有机融合,发挥其作用互补、系统联动优势,统筹管理各村居(社区)党的建设、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等十余项工作。完善“问题收集、分析研判、细化归类、事项处理、监督问效、结果反馈”综合指挥工作机制,各部门间信息“一口采集、多口使用”,聚焦矛盾多发领域,下好风险评估“先手棋”、打好矛盾协调“主动仗”,实施矛盾联合调处、困难联合帮扶、问题联合解决,强化部门高效联动,凝聚社会综治合力,有效破解了资源整合难、指挥体系乱、社会服务散等治理难题,实现了“一中心指挥、一平台调度”的纵向贯通和“部门之间整体联动,信息数据实时共享”的横向互联,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由“单一治理”向“全面治理”转变。
二、强化信息支撑、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智慧防控“一平台”
依托“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监控平台,整合综治平台功能,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技防建设力度,通过安装高清多功能摄像头组网运行、手机线上智能监控等措施,建成了集防盗、防火、防汛、防违建于一体的“四防”智慧平台,打造了信息化、立体化、智能化、全天候的社会治理防控体系。以石家庄社区为例,通过安装了2个32倍变焦球形摄像头和2个防汛摄像头,实现了360度不间断自动巡航、热成像防火监控、人员入侵警戒报警、远程监控喊话等功能,有力的消除了社会综合治理盲区。基础信息数据和视频监控信息统一接入镇村综合治理平台,资源并轨、信息共享,实现了“一屏观全村,一网全覆盖”。同时,依托智慧防控统一平台建设,将监控视频系统接入手机,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利用手机APP可及时上传矛盾线索、安全隐患、火情汛情等信息,实现社会治理线上线下相贯通、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截至目前,全镇共排查各类矛盾问题120余起,发现各类安全隐患60余条、森林火灾隐患32余处,处置率达100%;辖区治安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达46%。
三、强化资源整合、完善制度建设,建设便民服务“一窗口”
规范提升村级综治中心,按照“全面、集约、实用、便民”的原则,合理设置服务窗口、科学布局功能厅室,将村居(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3个工作窗口,整合至社区综治中心集中办公,实行“一体化办公、一站式服务”, 固定业务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的窗口工作人员,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不断优化便民服务职能,实现了干部形象提升、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效率提高,同时也便于群众监督。推进“智慧平台+便民服务”工作模式,建立“数据共享、信息共用、人员共担、协作高效”的便民服务新体系,努力实现服务事项“一窗口受理、多人员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制定便民服务“全时响应、明确责任、多方协同、全面回访、专人核查、严格结案”工作流程,制作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完善矛盾纠纷接访、咨询、调处一站式化解机制,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四、强化队伍建设、激发治理活力,打造镇村治理“一张网”
按照组织建设、综合治理、政务服务、信访调处、应急管理、司法调解于一体的规范化标准和要求,围绕加强基层建设、优化基层服务、完善基层治理这条主线,将党建、综治、民政、人社、乡建、派出所、司法所等14个涉及基层治理的工作部门工作全部纳入到全要素网格,整合为1个镇级综合网格,建立“中心吹哨、站所报到、分流交办、归口负责”的工作运行协调机制,构建起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应急工作联动、重点人员联管、基层平安联创的生动局面,真正实现“上面千条线指挥、下面一张网兜底”。根据镇村实际设立52个村级网格,每个村级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并配备专用手机移动终端,将一线收集的信息、排查的隐患、发现的问题及时上传到镇综合平台;同时提升线下处置效率,购置了32辆治安巡逻车,启动“全程代办”或“预约服务”程序,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形成“10分钟服务圈”,网格员接到线上信息线索或居民需求后,10分钟内可到现场提供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实施乡基层社会治理和重点工作推进有机结合,发挥社会治理在推进工作中的一线作用,充分调动各村居网格员、治安联防队员、人民调解员和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在一线推进秸秆禁烧、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违建治理、信访稳定等重点工作,全面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