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161个全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其中,临沂市18家,平邑县4家,包括工艺美术类上榜2个,文艺演出类上榜1个,文旅融合类上榜1个。具体为:

一、沂蒙挑花刺绣

平邑县的挑花历史悠久,起源于隋唐,经历了宋元明清的成熟期,到清末民初达到鼎盛阶段。据史料记载,挑花最初产品为头巾、衣边、门帘、帐沿、床围等,是农家妇女用来外出打扮和装饰居室的,后来逐渐兴起,应用到衣服等产品上。
二、刘氏翻花

平邑县的刘氏翻花,历史悠久,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民间手工工艺。清朝以前人们称它为“翻花”或“翻天印”。后来分别称之为“变花”“十八翻”。改革开放初期(1978)正式称为“艺术之花”,但人们也称为“七十二变魔术花”,以及“百变神花”后来改为“刘氏翻花”。
平邑刘氏翻花,工艺比较复杂,有十几道工序完成。先粘纸——晾晒——凿切——修边——罩染(三种色)——晾晒——剪纸板——粘木棍——晾晒——合口——整形——包装等工艺完成。
三、鲁南琴书

鲁南琴书伴奏乐器齐全、曲目丰富多彩,内容十分接地气,深受鲁南地区群众尤其是中老年群众的喜爱。它的特点有:短小灵活。以短篇为主,又称“唱段”,一段只有一二百句,表演时长10分钟左右。以唱为主。虽不排斥插入说白,但以唱为主,要求有音乐伴奏。三弦、琵琶、大鼓、简板、扬琴、坠琴等,是常用伴奏乐器。叙述故事。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为主,辅以角色代言,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擅长歌颂英雄人物。古代的英雄豪杰,清官义仆等等,经常是其讴歌的对象,生动展现了广大人民理想和愿望。
四、临沂市平邑县:中国(平邑)金银花产业发展峰会(节)

中国(平邑)金银花产业发展峰会目前已举行十四届。平邑县得天独厚的种植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种类繁多、道地独特的中药材。全县盛产各类中药材216科736种、占山东省中药资源的50%以上,是“中国金银花之乡”。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突破60万亩,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流通量占全国的80%以上。平邑金银花也是国内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双地标”的品牌,品牌价值达322亿元、位居全国地标品牌百强第58位,2022年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